醫學新知‎ > ‎

推拿

  「推拿」是一種自然物理療法,醫者使用雙手在患者體表特定的病部位或穴位施以各種不同的手法,以調節機體的生理、病理狀態,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。遠在二千年前「推拿療法」即被廣泛應用於醫療上。人體的五臟六腑功能,若有了失調的情形,會在神經、血管、肌肉產生脹麻酸痛的現象,這是早期的警告訊息,如果不加以解 除,就容易影響臟腑的健康,若患者常常覺得腰酸背痛,但西醫卻查不出任何病因,用推拿的方式來治療卻有相當的療效。

  五臟六腑均有其特定的反射區,手腳是間接的反射區,腰背部是直接的反射。肌肉硬化壓迫到 神經就會產生痛感。血管硬化就會產生酸感,神經硬化就會產生麻感。因此可從各病症反射區加以推拿其療效可就顯現出來。尤其是某些化學藥物對人體產生其副作 用及慢性病,而一般手術又具相當的危險性情形,可用推拿把僵硬的肌肉推鬆,促進血液循環,刺激神經,使其代謝快速恢復生機.

  在中國闡述中醫理論古典巨著「內經·素問」一書中就提出,:導引按蹻者,亦從中央出也。中央,就是現在河南洛陽一帶,也可能洛陽就是中國推拿的發源地。隨 唐時期,推拿已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。當時掌管全中國最高的醫學教育機構-太醫署,就設有按摩博士的職務。博士是個官名,按摩博士在按摩師和按摩工的輔 助下,教授按摩生<導引之法以除疾,損傷折跌者正之>這個時期推拿發展除了軟組織損傷外,連骨折、脫位與其它內外婦兒等科都列入手法整復的範圍。明朝,太 醫院設十三科進行醫學教育。其中將推拿與接骨獨立成科, 而且<按摩>之名開始改成<推拿>,例如<小兒推拿秘旨>、<小兒推拿方脈全書>和<小兒推拿秘訣>等書都是當時的代表著作。

  由此可知推拿其歷史是淵遠流長的.逐步形成的眾多流派和門類,演變到今天而更臻成熟.按手法流派分.有一指禪.滾法推拿.內功推拿.點穴推拿.耳穴推拿.胸穴按壓推拿.臟腑點穴推拿.氣功推拿等. 推拿療法因其效果非常明顯.又無毒副作用,所以深受各界人士的歡迎. 

  1956年,上海成立了中國第一所推拿專科學校-上海中醫學院附屬推拿學校。1982年上海中醫學院招收針灸推拿系大學本科生;1985年招收推拿碩士研 究生。1987年在上海成立了全國性的推拿學術團體-中華全國中醫學會推拿學會,正式宣告推拿醫學已深入每一所中醫院校和中國大陸每一個角落。反觀台灣地 區在不受衛生機關重視之下,素質良莠不齊,而極須振興這門古代醫學.「一推、二針、三用藥」是中國傳統醫學治療疾病的步驟與模式,非侵入性的推拿療法是臨 床上非常實用的。